人生的意义 by Legolas Wang

说人生毫无意义未免有些太俗。不过不可否认,人这个物种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却是微不足道。人生百年,放在大环境中不过一瞬;家园太阳系,放在可观测宇宙中也不过是过眼尘埃。

我对于肉身、灵魂、死亡的思考从未停止过,也不相信任何宗教。从理性推断的角度而言,最近我的对人生的思考居然倾向于轮回理论,这个想法虽让我自己也有些诧异,但居然说得过去。

现有的物理规律中,能量守恒,说明我们所处的世界规则中不倾向于浪费。既然不倾向于浪费,倘若人生毫无意义就说不通了。宇宙没必要留下微生物、生物、星球、星系这些没意义的东西来浪费能量。

那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是什么?在我看来是信息,其必须具备可传递的属性。从化学的角度看,所有事物的基本组成无非是元素周期表上那些基本元素,有了信息,组合出任何事物的实体都是可能的。

在这个理解上,肉身是信息的临时载体,意识是信息本身,死亡意味着肉身的消亡,至于信息去哪里了,其实已经被保存下来了,但从人类的角度绝对无法理解信息去哪了,因此会对死亡心生恐惧。

举个例子,在游戏开发过程中,开发者可能会想要训练一辆小汽车围着既定的赛道跑。

「围着赛道跑且不撞车」,是这件事情的意义。

实现这个意义的方法,是用机器和强化学习的方法「不断地让小汽车围着赛道跑,从而不断强化训练一个驾驶模型」,训练后的模型代表的是信息,小汽车代表的是实体。

开始训练:

第 1次,小汽车在第一个弯道撞墙,车毁了,从场地中消失。

对于围观这个训练的人来说,车这个实体好像灭亡了,但实际上它的消失只是为了下一次回到场地上,即不浪费。

第 2 次,小汽车重新刷新在起跑点,在第一个弯道撞墙,车毁了。

第 3 次,小汽车重新刷新在起跑点,在第一个弯道撞墙,车毁了。

第 1000 次,小汽车重新刷新在起跑点,小汽车轻轻擦过第一个弯道,在第二个弯道撞毁。

第 3000 次,小汽车重新刷新在起跑点,小汽车轻轻擦过第三个弯道,在第四个弯道撞毁。

第 100000 次,小汽车重新刷新在起跑点,小汽车基本可以无忧的跑完整个赛道,训练完成。

上述实验并非我现编的实验,而是现有科技确实是这么运作的。下图是游戏训练中,教会一辆小汽车的 AI 停入车位的过程。

第 5 百次训练,小汽车只能勉强凑近停车位。

1.png

第 2 万次训练,小汽车切入车位的姿势越来越符合弧线。

2.png

第 20 万次训练,小汽车有概率将自己打到车位附近。

3.png

第 31 万次训练,小汽车大概率能够停进车位,模型接近训练完成。

4.png

上述过程中,对于停车场上的其他车辆而言,每次训练重置时车的消失代表的是车的消亡,但实际上,每一次车的消亡都是为了下一次重新登场。只不过对于停车场上的其他车,看不到这个层面。

在这个训练过程中,意义是信息,即最后训练完成的自动停车模型。每辆车作为实体,只是在当前迭代的信息载体。

每一轮训练完后,这一次的信息就会汇聚在停车模型这个信息主体之中,并没有消失,而是作为重要信息节点储存下来。每一次的训练,训练时的意识都是必不可缺的一环,其作用是储存场景中的必要信息,如红绿灯,入口在哪里,车位在哪里。最终才能成就信息主体,以实现「自动停车模型」这个信息主体。

同样的概念,可以类比在人生上:

人的一生只是无数次训练中的一个轮回,目的是完善信息主体;

肉身是一个轮回中的信息载体,目的是进行实践;

人生中的意识是信息本身,即当前轮回中的信息缓存;

训练出具备某种意义的信息主体,可能是物种存在的意义。

下图,是物种的地质年代图。顺着图的底端看上来,好像走过整个历史。

地质年代共分为六个时间单位,从大到小依次是元(eon)、代(era)、纪(period)、世(epoch)、期(age)、时 (chron)。

1920px-Geological_time_spiral.png

其中我们已经经历了古生代的古代生物时期,中生代的中等进化生物时期,新生代的现代生物时期。

对于时间单位而言,人生迭代就像是这螺旋中的一个个节点,单独看来没什么意义。而整个生物周期本身,却是在为某种主体信息的进步服务。

人生确实是有意义的,不过其意义不全在于在当下这个人世中达成某种成就,而在于对主体信息的保留。

人的肉身其实非常不适合储存信息,作为细胞构成的有机体,仅在人的一生中就已经包含无数次细胞的生死迭代。满打满算,这个有机体也很难维持过一个世纪。

所以死亡对于实体来说是必须的,对于人来说是必需的,对于星球,星系来说也是注定的宿命。

至于信息主体的意义到底是什么,从人的角度是无从得知的,因为视野太窄,是实打实的井底之蛙。人能做的只是猜想。

关于死亡 by Legolas Wang

老爸,今天你忽然的就走了。说来也奇怪,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就在想死亡这回事,我并不惧怕它,只是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走了,我会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。我猜中了开头,却没猜中结局。死亡是每个生物的终点,只长短不同,却终究无法避免。老爸,有时我在想人走了到底会留下什么,也许什么都不会。

那意识呢?我现在倾向于相信皮克斯动画片里的阐释,人的大脑好像意识的载体,载体的消失意味着这个独特的个体确实消散了,化作别的物质了。但是意识又是个独特的东西,它具有传承的属性。比如老爸你的意识,就化作了永恒的记忆,转印在每个与你打交道的人的脑海里。

老爸,你走了,但我并不觉得孤独。我还是可以感受到你的浓浓的爱,你给予我和老妈的爱太过充裕,足以让我在后半生时刻感受到你的温暖。有时,我又想你可能先去了另一个地方,一个超脱世俗,适合休憩的地方。老爸,我把你的名字放到书空的更新公告上面,翻译成所有语言,发布在苹果的所有平台了。

起初我想,是老爸你关注灌注到了产品中来,因此我想在我所知的渠道里,让世界知道你。细想过后,其实老爸你的心血留在了我的身上。我所知,我所行,我所想,便来源于你用尽全部力量赐予我的爱。我真的很想你,爱你,老爸。

IMG_1087.JPG

梦中梦的恐惧 by Legolas Wang

做了一个梦中梦中梦,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人还真的可以有盗梦空间的梦的体会。最里面的两层梦最为奇妙,在最内层的梦中,我身处于一个破败的秋日的山林中。不知为何,当我进入这个世界时,我就清晰的知道这是在梦里。四处张望,望见山林远处的山尖上有座中世纪破旧城堡。觉得有趣,便向那建筑走了过去。

走到山的顶端,我清晰的看到了山另一面的无尽深渊,这和游戏引擎塑造出世界的边界类似,我便恰好走到了这边界。我往边界下望,眼前是无尽的灰色,便在那时明晰了这是我在做梦,场景是个游戏世界。

走旁边的城堡上,凭借梦的瞬移,我到了城堡顶端。这里有一道类似灯塔外延的断壁残垣,这座似灯塔的建筑非常高,直冲云霄。我可以从断壁残垣的开裂的缝隙中开到万尺之下的云下世界。不知是云密还是我太高,下面的秋日山林之景若隐若现。我想要去的地方便是这段路的前方,但是我畏惧了,这高度使我十分恐惧。我在这最深层的梦里时便知道这是梦,不可能受伤。但是在最深层的梦里闭上眼还是会害怕,不敢迈开脚步。

细想人的恐惧感还真有趣,在梦中这么大的安全网的条件下还是会有所畏惧。我已记不清梦里的我是否迈出了那一步,但是我希望我迈出去了,对面是什么本来就不知道,也并不重要。但是这再来一次的经历,错过了,就确实没了。这恐惧感,这梦里的梦里依旧会有。

钱是什么 by Legolas Wang

钱,说到头只是个分配工具,其实本身并没有价值。那么为什么需要钱呢?大概是社会需要一个按能力所得分配的机制,而钱恰好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。能者多得,便是这钱存在的本质。所谓能,并不是拼体力做多少力气活,虽然也为能,但价值产出有限。而分得的钱少,固然是因为因为具备此能力的人太多,而显得无能。

试想你去买一个产品,你思考的表面上是多少钱,实质上,你在想这个东西配不配得上它的价格。实质上更像是对于生产这个产品背后的人的能力的肯定。你愿意让这些人分配到更多的社会资源,因此你掏钱了,便成了交易。有时我会想,有绝对的公平吗?思考的结果是不能,虽然绝对公平是很让人心动的理想状态。但实质上因为人的能力不可能全然相同,便不可能做到钱的均等分配。

投机的人可耻吗?刚出生便富可敌国的人是分配不公的结果吗?其实也不然。在不同时期社会上必然是有不同际遇存在的,只不过大多数人或真的看不到,或选择性忽视。而刚出生的人不需要金钱,却也正是分配公平的表现,这样的钱,是对积累财富人的能力认可。

当然,以上这些想法在诈骗他人的人,折腾货币的人身上是不适用的。他们大概只是利用这套系统的寄生虫罢了,与能力无关。

熟练技术工人和创作者 by Legolas Wang

最近读到下面链接的一篇文章,作者在聊游戏本地化为什么做不好,让我联想到了最近忽然关注的少年派特效工作室倒闭。我一向认为,「创作者」这个词是带有敬佩之意,是对一类在志在提升现状的人称呼,它不包括工种,不分领域。比如哪吒的编导饺子,塞尔达荒野之息的编曲,熊掌记的程序开发,纪元游戏的主创等等,都属于创作者的范畴。创作者,应该是当代的工匠,具有匠人对产品的执着。可惜这个社会存在太多因素,在淹没真正的创作者,比如文章中走心的翻译者和无数挥舞着更低价格的投机者的竞争。有些人,只想要个工作,糊口即可,这类人,无论从事什么行业,在我看来都是工人。还有些人,无论从事什么工作,真正热爱并且投入其中,希望自己的成果会让世界在好那么一点点,这些人在历史上是匠人,在当代,是创作者。

游戏本地化的文章游戏本地化,到底为什么做不好?

不是英语专业的人,如何成为一名专职游戏翻译?

知识的储备 by Legolas Wang

时间过的早了一天,这样感觉不错。凌晨,既是结束,又是开始。想写长一点的句子,脑袋已经干涸。专注一件事情的感觉很不错,健身也很不错,累到极点,脑子反而可以放空。想着肌肉撕裂,想着前途迷惘,与此同时却又能冒出几个新灵感。比如这本生命书,一天一记,也许一个长长的滑动视图便是最好。是不是最难的事情便是保持初心?

什么人最让人敬佩?社会让我做一个什么样的人?我会选择让自己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?现在的城市人实在太在意别人的眼光,家庭的期待,社会的标准,道德的约束。这些不是不好,但是这套体系下培育的人,有可能不好。你可能是一个最完美适应社会的人,同时也是离自己初衷最远的人。对有些人,这样也许也好。

学习的关联性很有趣,点穿成线,线穿成网,这就是一个人的知识储备。为什么我认为现在的学业体系的局限性很强?正是因为社会教育在培养的是一个人专强的能力,而忽视了知识间跨领域的关联。电影体现人对周遭的理解,通过镜头,音乐,叙事,来共同将这个观念传递出去。哲学辅佐人思考问题,程序是逻辑的延伸,设计是程序的表达。美学,建筑,空间理论为设计做铺垫;人设,规则,互动是叙事的基础。如此林林总总,多方位的思考,是灵魂。

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东西会相似?抄袭除外,本源还是思考的缺失,思考从何而来,从你的储备网中来。

by Legolas Wang

世界太吵闹了。当你静下来听这个世界的时候,却发现杂音太大以至于听不到自己的心声,我们是当代的失聪者吗?忧虑的事情太多,掩盖了本心。真正想做的事,别人又会在真正在乎吗?有人会,确实难。人的孤独,大概就是发现大多数人的存在的确是孤岛。

坏人值得同情吗?绝不,可惜这个世界心存坏水的人太多。曾经对社会的认知是纯粹的,理想化的,坏人是少的,做坏事是会被惩罚的。关注政治之后,顿觉人性本好纷争,短短几十年人能管好自己实属不易。政治,似乎是少看为好,会让人惊恐地意识到,原来偷摸砸抢只是小恶。

逃避可耻且没用。道理我懂,自己做的也确实差,控制不住上网成瘾的心,却异常会找借口宽慰它,无力吐槽。怎么改?目标定小,胸怀天下,行于眼下,保持自信,拒绝琐碎。专注与持之以恒才是硬道理。